時間 : 2024-12-31
在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溫度,大家每天收看新聞時,新聞結尾的地方會有天氣預報的播報,這時候就會使用到溫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口頭說的溫度,大多數都是不會帶著溫度的單位一起說出來的,而書面形式表現出來的溫度都是會帶有溫度單位的。大家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什么溫度單位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華氏度和攝氏度的起源、華氏度與攝氏度使用地區的差別以及華氏度與攝氏度之間的單位換算。
華氏度的起源
華氏度(°F)是溫度的一種度量單位,以其發明者德國人華倫海特(Gabriel D. Fahrenheit,1686—1736)命名的。1714年他發現液體金屬水銀比酒精更適宜制造溫度計,以水銀為測溫介質,發明了玻璃水銀溫度計,選取氯化銨和水的混合物的冰點溫度(即氨水結冰的溫度)為溫度計的零度,人體溫度為溫度計的100度。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水的沸點為212℉,中間有180等分,每等分為華氏1度,記作“1℉”。
“華氏溫標”是經驗溫標之一。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多采用這種溫標,用字母“℉”表示。
攝氏度的起源
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在1742年創立溫標時,為了避免測量低溫時出現負值,規定在1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100度,水的沸點定為0度,其間分成100等分,1等分為1度。(沸水記為100°,冰水記為0°,當時沒有℃符號。)這個規定和現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反,在使用中,人們感到很不方便。后來多個科學家及溫度計制作者,將其改為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定為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度,其間分成100等分,1等分為1度。其中著名博物學家林奈也使用了這種把刻度顛倒過來的溫度表,并在信中宣稱:“我是第一個設計以冰點為零度,以沸點為一百度的溫度表的。”但這種說法得不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認可,這種溫標仍被稱為攝氏溫標(又叫百分溫標)。為了紀念和表彰安德斯·攝爾修斯的貢獻,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用他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溫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用來量度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的一個物理量。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列氏溫標(°Ré)、蘭金溫標(R)和國際實用溫標。從分子動理論的觀點看,溫度是物體分子平均運動動能的標志。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含有統計意義。但對于個別分子來說,溫度是沒有意義的。
華氏度和攝氏度在哪里被使用
華氏度(Fahrenheit)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符號℉。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使用攝氏度;世界上僅存5個國家使用華氏度,包括巴哈馬、伯利茲、英屬開曼群島、帕勞、美利堅合眾國及其他附屬領土(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京群島)。
華氏度與攝氏度之間怎么換算
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之間的換算關系為:
華氏度=攝氏度×1.8+32
攝氏度=(華氏度-32)÷1.8
5(華氏度—50)=9(攝氏度-10)
華氏度與攝氏度是兩種溫度單位的概念,這兩個單位之間的差別就是在同樣的環境溫度概念下,不同的溫度單位會呈現不同的數值,而且這兩個溫度單位在表達同一溫度概念時的數值差別還是蠻大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大。大家如果到國外旅行或者什么的,在使用華氏度的地區,在當地的天氣溫度,要使用到華氏度的溫度表達的時候,大家會看到在日常的認知中的超大數值,但是大家也不要驚慌,這是華氏度的表達。
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zxcq@corp.to8to.com 。
發表評論